
近一年來,筠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條件改善,在數字化建設上累計投入上1億元資金,構建全縣校園安全防護系統、食堂安全管理系統、視頻專遞課堂系統、視頻教學教研系統、實驗教學管理系統、班班通及教學用機管理系統六大信息系統。實現班班通升級全覆蓋、安全防護全覆蓋、視頻教學教研全覆蓋、英語人機對話全覆蓋、創客設備全覆蓋、電子班牌全覆蓋、校園電視臺全覆蓋七個全覆蓋。實現千兆光纖到校,百兆光纖到班,網絡公司維護到點,確保網絡“高速路”暢通,保障有力。各校教學資源應用豐富,特別是使用國家和省智慧教育平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初步實現全縣教育數字化建設。
教育數字化項目實施一年來,筠連縣教育數字化裝備水平繼續居全市前列。堅持教學裝備質量與實用第一,特別是智慧黑板深受教師好評,教育教學效果提升明顯。合理使用班班通設備,提升應用與評價水平。組織教師進行培訓與應用相結合形成校本數字教學資源共享。每間辦公室配置電腦,共享優質課件資源。充分利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對學生形成立體可視的綜合評價體系,優秀學生公示上榜表揚。學校定期組織培訓,讓每一位教師能使用班班通進行日常教學。

全面使用計算機教室,開足開齊信息技術課程。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進步的重大影響,對國家的戰略作用。各校開足上齊信息技術課,教師嚴格按教材上課,嚴肅上課紀律,嚴禁上“放羊課”“游戲課”,嚴禁其他學科教師占用信息技術課,保證中小學生每學年39節課時量。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走到2.0時代、從“簡單應用”走向“深度融合”,教育數字化轉型開啟新征程。全縣啟動和完成縣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培訓3000余名教師。
筠連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信息化的特殊階段,實現從起步、應用和融合數字技術,到樹立數字化意識和思維、培養數字化能力和方法、構建智慧教育發展生態、形成數字治理體系和機制。教育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趨勢,優化和升級數字化學習環境,變革教學和評價模式,推動體制和機制創新,建立適應智能時代的包容、公平、綠色、高質量和可持續的智慧教育體系,完善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的終身持續學習體系。教育數字化轉型,建立包容和公平的文化,考慮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中共筠連縣委教育工委書記、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曹莉接受中都記者采訪時說:“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筠連縣在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累計投入資金約1億元,打造六大信息系統,實現七個全覆蓋,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加教育平臺,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2023年筠連縣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將通過建設校園電視臺,打造教師大講堂,發展機器人和創客教育,通過信息化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質的教育資源,科學的教育手段去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推進信息化與五育并舉的素質教育深度融合,從而推動筠連教育高質量發展。”

筠連縣致力于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堅持以互聯網+數字化教育理念,從教、學、管、用等多方面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激活一池春水,讓所有學生享受數字化優質教育。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