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新中: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領域。新修訂的《黨章》要求,“社會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引領服務群眾,推動事業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社會組織黨組織的使命任務和職責所在。堅持依章依規依紀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助于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職能作用,把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實踐表明,認真落實黨章和各項黨內法規,引領社會組織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把各領域廣大群眾組織凝聚好,是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安新中:十九大后,新黨章明確指出社會組織黨建不同于非公企業黨建也不同于國企黨建,社會組織黨建的目的是引領服務人民群眾的。當前,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社會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多元分化日趨明顯,各類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已成為人民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促進社會事業建設的重要力量,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社會階層的重要紐帶。在未來的黨建工作中,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社會組織黨建與非公企業黨建的區別:
一是性質的不同。
社會組織黨建具有行業性、專業性、公益性的特點,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突出的是“黨建引領”作用,黨領導一切,帶動的是行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的是共同富裕,縮小的是貧富差距。
非公企業以追求最高經濟利益為目的,黨建服務于企業,黨建圍繞著企業轉,企業黨建活動安排還是企業主的一言堂,由于缺乏黨建工作經驗,也不了解黨建工作的特點和方法,黨建工作走了樣、變了味,混同于職工日常文化生活。有的企業扛著黨旗搶市場,占領了大量市場份額,最終形成了行業的壟斷和市場定價權自己說了算,形成了不公平競爭,無形中拉大了貧富差距,損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絕對不是我們黨想要的結果。
二是優勢不同。
截至2021年6月,全國共有16.2萬個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隨著社會組織黨組織數量日益增長,作用發揮也越來越突出,確保了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社會組織落地生根,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與群眾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
非公企業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非公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有限,難以形成組織結構完整的黨組織,不利于黨的方針政策在非公企業中落實執行。

安新中:社會組織是當前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自由性、靈活性、社會性、自治性等特點。有效融合社會組織黨建引領行業工作十分重要。同時,社會組織黨建引領行業高素質健康發展是一種不可阻擋趨勢。要著重培養黨員的素質和能力熟練掌握運用以下基本技能:
一、從黨建上融入,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自己。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要求我們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引領廣大行業企業從業人員的政治認同,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堅信“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
二、從機關應用文寫作(日常工作)上融入,提升企業黨員的辦公管理能力。
有的商會、協會及企業幾年沒有出過一個紅頭文件,主要原因是沒人會寫,工作人員不具備機關應用文寫作能力,影響了商會協會與政府和企業之間橋梁紐帶作用,限制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更不能帶領行業整體發展,這是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引領的硬傷,必須盡快予以克服?陀^地講,黨和政府經常通過應用文,向有關單位和人民群眾廣泛宣傳路線、方針、政策,指導并推動各項工作開展,引導各部門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從而推動現代化建設。如若是法規性文件,還能對人們行為起著規范和約束作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在推動“黨建引領”的同時,還要向行業單位和人民群眾廣泛宣傳路線、方針、政策,指導行業并推動各項工作開展。日常工作中,每個黨員必須具備應用文寫作能力,這樣黨員才能更好發揮引領作用,不至于形成兩張皮、雷聲大雨點小、水過地皮濕等現象。
三、從傳播企業文化上融入,傳播企業文化、宣傳產品質量,使好的思想意識轉化為大家的自發行動。
黨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具備講好企業產品故事的傳播能力,(品牌、知識、應用)通過有效的方式傳播,將理念轉化為認知與行動,確保企業產品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過不同的工具和途徑,將已設計出來的企業理念、核心價值觀等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呈現出來,并為企業內部和外部所認知、認同。
企業文化、產品文化只有通過有效傳播,才能真正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才能真正融入生產和經營管理中,實現政治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四、從化解企業糾紛融入,化解企業糾紛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部署,加強企業糾紛的化解力度,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也是黨員干部應承擔的重大政治責任。
現在一些企業家的歸宿往往是兩條路:一條是通往醫院的路上,企業搞好了,身體累垮了。一條是通往法院的路上,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法律問題,企業法律問題比較專業,一場官司下來有的需要幾個月、幾年時間,浪費了大量精力物力財力,可以說是費時費力費錢,企業難以承受,黨員必須掌握化解企業經濟糾紛能力、調解技巧、調解知識,法律知識、邏輯學、心理學、關系學必須熟練掌握,才能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定分止爭,保駕護航。
五、從企業資源對接會融入,資源對接會能夠很好滿足企業的資源供需,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資產包袱(去產能),又能夠為企業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管理、原材料等。
在企業債務危機深重的當下,債務重組能夠幫助企業剝離債務包袱,讓企業活下去,資源對接會能夠為企業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團隊、原材料、市場等優質資源,讓企業跑起來。黨員干部必須學會托管和產業整合并購,幫助企業解決發展資金短缺、運營管理不善等問題。企業資源對接會的融入是對黨員干部講好企業故事、傳播能力的檢驗手段,能否通過企業資源對接會給企業帶來新單子,經營路子,能不能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能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考驗著每一個黨員干部的理解能力與執行能力。
記錄者: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應該在學習中提高、在摸索中前行,不斷探索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實踐途徑。
要凸顯社會組織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其政治核心價值和作用,提高其在保證政治方向、團結凝聚群眾、加強自身建設、推動事業發展、服務人才成長等方面的引領力;要準確定位黨員作用,不斷加強黨員管理、監督和教育,發揮黨員先鋒示范帶動作用,彰顯黨員管理者、監督者、服務者、管理者、教育者職能本色,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良好服務;要不斷學習全國各地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經驗做法,把兼職黨員納入社會組織內,在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中設立黨組織,不斷提高兼職黨員地位,帶動黨組織學習,多開展學習研討交流活動,使其在學習中豐富黨史、黨建知識,理解黨建工作內涵,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組織生活質量不高”的問題。
社會組織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領域,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新陣地。加大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融入,必將對黨的建設事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