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化和智能化被認為是并行發展的兩個技術路徑,兩者共同推動了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新能源戰略層出不窮,全面新能源化已成為國際共識。但是,在以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征的技術革命推動下,在以共享化、服務化、平臺化為特征的模式創新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絕不再僅僅是動力技術路線的單一迭代,而是整個汽車產業格局的深刻巨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對此直言不諱,他表示,當前全球正在經歷一場汽車革命,不適時轉型就會冒被顛覆的風險,而支撐汽車革命的是新能源與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

因此,在國家的政策體系中,兩者處于相提并論的地位。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為順應全球發展大勢,發改委和工信部正在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舉措,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持續健康發展。”具體到執行層面,林念修提出,首先是強化戰略引導,明確到2020年、2025年、2035年的發展目標,初步提出技術創新等六大體系20項重大任務;其次是強化政策保障,針對純電動乘用車企業、充電基礎設施、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等出臺相應配套政策或細則;最后是強化創新引領。其實,不管是電動化還是智能化,政策指向的目標是在這次技術變革過程中,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快速轉變。

但是從交通運輸的角度,兩者的并非不可分離。在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的眼里,以智能化為基礎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地位要高于電動化。他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是代表全球當前新一輪科技技術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競爭的重要領域,對于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增強交通出行安全、緩解交通擁堵、減少空氣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交通運輸部圍繞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新一代交通控制網等方面,部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力求形成技術研發、產業示范、標準支撐、良性發展格局,未來將建立完善道路運輸領域自動駕駛的應用邊界和約束體系,并制定營運車輛自動駕駛政策和發展指南。同時,交通運輸部還會建立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發展標準體系框架,完善相關測試方法和測試的規程,加快推進測試基地建設,逐步有序地推動自動駕駛在道路運輸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努力構建全國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產業生態體系。

新能源汽車只是能源供給方面的一個環節。交通運輸部將不斷優化調整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結構,在港口和機場服務、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物流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優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并提出了一個新目標:到2020年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新能源汽車達到60萬輛。對此,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預測:“公交電動化已經成為定局,2017年我國90%以上的城市公交已經換成電動車;預計2020年,我國出租車完成全面的電動化,而物流車的電動化也非常受歡迎,2025年專用車電動化也將成為大趨勢。”

與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相比,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認為,從今天的工業狀態到未來的自動駕駛,政策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因素,政府和企業要共同推進技術創新。由此來看,交通運輸部的相關政策對無人駕駛的技術研發和商業化落地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如今,百度Apollo已經面向行業提供一套開放、完整、安全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在商業化方面,目前已有超過8000多位開發者加入,有9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50多個合作計劃,ApolloPilot去年11月實現量產,Apollo2.0已在今年1月實現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更大規模的量產將分別于2018年在金龍客車上量產,2019年與在江淮、北汽量產,2020年在奇瑞實現量產。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甚至揚言:“也許未來10年,我們再說車可能就是SMARTEV。”電動化和智能化將結合在一起,成為汽車的兩個基本屬性。他解釋道:“SMART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自動駕駛,二是車變成真正懂你的生活伙伴。以前由于能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政治、經濟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未來都用電,SMARTEV如果不再依賴石油,從宏觀層面來看,這將會帶來更大的變革。”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